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保姆、月嫂、保洁等家政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。可以说,家政服务已成为普通家庭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,但社会上良莠不齐的家政服务人员,又让雇主感到十分担忧。上海市首开先河,拟制定全国省一级层面的第一个家政地方性法规,以规范和促进家政服务市场,将有助于家政服务行业的良性发展,也有利于改善雇佣双方的关系,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,对构建和谐稳定的法治社会有着积极意义。
家政服务面向千家万户,有着“小切口、大民生”的显著特点,如今社会需求旺盛,持续呈刚性增长。然而,家政服务行业却存在着诸多问题,如行业进入无准入门槛,从业人员流动性大;市场存在无序竞争现象,服务人员存在不安心现象,消费者存在不放心现象;家政服务在服务标准、服务价格、服务保障等方面无章可循等等。由于目前尚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家政服务加以规范和约束,雇佣双方往往是“你防着我,我防着你”,很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。
上海市第一个“吃螃蟹”,拟立法规范家政服务,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。此外,在国家层面《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》发布后,根据《意见》10个方面36条政策措施,上海市在提升家政从业人员素质、着力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、改善家政服务人员从业环境、健全家政服务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共细化为72项建设任务。可见,上海市对家政服务行业高度重视,通过立法规范和落实相关政策措施,上海家政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将得到提升,不仅雇主家庭雇人放心,家政服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也能得到保障。
上海市立法规范家政服务行业,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,值得各地借鉴。同时,期待在地方立法的基层上,国家层面也早日制定全国统一的家政服务行业标准和法律规范,让家政服务行业能持续良性发展,惠及千万家。